环境好了 铁岭小寨子村民更有奔头
发布时间: 2024-11-13 10:41
在我省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,开原市黄旗寨镇小寨子村称得上“逆袭”的样本。
2022年,在开原市农村人居环境秋季拉练评比中,小寨子村排名靠后,被点名批评。拉练结束后,小寨子村在镇党委的带领下,先以“大干200天”的整治行动完成问题整改,又以“大干100天”的提升行动巩固整治成果,人居环境脏乱差的情况有了彻底转变。在2023年开原市农村人居环境秋季拉练评比中,小寨子村实现“逆袭”,在273个行政村中排名第一,并被省农业农村厅评为“乡村治理示范村”。
深秋,记者再次来到位于铁岭东部山区的小寨子村,感受村里的新变化。
“村树”“村花”背后的故事
刚到村头,记者就被村路两侧满眼的红色所吸引:高处,两排枫树叶子正红;低处,成片的鸡冠花红得发紫。村民林凤秋看到有人拍照,主动停下来跟记者讲述这些“村树”“村花”背后的故事。
“这些枫树是今年春天栽的,还有点小,明年秋天你再来看,这个景观带就成形了。”在林凤秋口中,这些枫树还代表着村民参与村中事务的热情,“这些树都是村里一名苗木经纪人栽的,路边的地免费给他用,但他要始终保持枫树成行成景,移栽出售的时候要间苗,而且卖一棵就要补上一棵。”为保护好这个新景观,村里发动党员组队帮着看护。从培育红枫出售,到用红枫装点村头村尾,小寨子村的红色景观越栽越多,枫树也就成了“村树”。
“村花”是东北农村较常见的鸡冠花,背后是一个关于奉献的故事。林凤秋说:“排名倒数第一那年秋天,李飞带着秧歌队的骨干四处收集花籽,开春时在自家院里育苗,然后雇人移栽到村路两侧。这样连续干了两年,鸡冠花就成了‘村花’,村里道路两侧、村民家院墙外全是一片片的紫红色花朵。村民也自发地参与进来,花栽到谁家门口,谁家就负责浇浇水、拔拔草。”
林凤秋提到的李飞是村秧歌队队长,也是小寨子村委会主任。与李飞相约在村部见面时,正赶上村集散集。村部门口的小广场上,卖肉、卖菜、卖水果的摊贩收拾东西陆续离开,一名村民开始一扫帚接一扫帚地清扫起来。“前几天,她家用这个小广场晾晒榛子了,今天散集后就一起给收拾了。谁用完了谁就给打扫出来,这已经是村里不成文的规矩了。”李飞解释说。
环境改善后村里人气飙升
说起村里环境的变化,李飞总结为“两年两大步”。
“第一年最难,也最关键。清理‘三堆’、挪走厕所和苞米仓都是硬碰硬的工作,没有镇里的大力支持,没有村干部作表率,根本不可能彻底整改。整改之后,迅速跟进特别重要,栽树种花、修边沟、道路硬化、安装路灯、把公共空间建成口袋公园、在村民家门口修小花池、聘请保洁员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,这些确保了整改问题不反弹。”李飞说。
第二年巩固整改成果,最重要的是让村民感受到变化。“村里的党员、志愿者自发参与日常维护管理,上级在保洁员选聘上给予部分资金支持,村里以卫生评比、孝老爱亲奖励等方式进行引导,村容村貌的巨变让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。”没等李飞说完,林凤秋就开始补充,“你说这变化多大吧!咱们这个小广场上,从五一开始就天天晚上有人扭秧歌,很多人从外村赶过来就为了看热闹。每天晚上,在这儿卖烧烤的就有两份儿。这环境好了吧,村民的心情也敞亮,今年盖房子、收拾房子的比哪年都多。我儿子也从城里回来了,跟我一起放蜂割蜜,帮我在网上搞销售。”
环境越来越好,人气越来越旺,这点点滴滴的变化,让村民对未来有了更多期盼。“我们村也有一个冰峪沟,就在村部对面。正月十五晚上,村民都会不约而同地跑到沟里,在冰面上滚一滚,期盼来年身体健健康康;端午节的时候,村民也要到沟里体验一下‘上山采杏、下山采冰’的小寨子特色。”在林凤秋看来,这些都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宝贵资源,如果能做起来,村民也能开民宿、发展“农家乐”,吃上“旅游饭”。
村里的环境好了,村民有了奔头,村干部也有了干劲。现在,铁岭市相关部门正在总结“事儿有人管、活儿有人干、村民乐于参与”的小寨子经验,要在全市推广,进而带动更多乡村社区,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,持续发力,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。
上一条:辽宁省开原市发布大风蓝色预警
推荐阅读排行